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75727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38711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作者简介
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著有《做一个聪明的老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应邀为教师、家长作报告百余场。
第一章 班主任的角色要求
第一节 教育型的管理者
第二节 学习指导者
第三节 学生的平等对话者
第四节 学习者
第五节 心理工作者
第六节 家庭教育指导者
第七节 班主任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现象
第二章 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
第一节 定规矩
第二节 评比
第三节 批评
第四节 惩罚
第五节 说服
第六节 表扬
第七节 榜样
第八节 集体舆论
第九节 师爱
第十节 威信
第三章 班主任的类型
第一节 “班妈”型 “班官”型 鼓动家型 领袖型 导师型
第二节 科学家型 “维持会长”型 “寨主”型 “书生”型
第四章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
第一节 “校园无小事”
——班主任工作失去重点
第二节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班主任工作失去边界
第五章 班风建设
第一节 班风是什么
第二节 班风是怎样形成的
第三节 班风诊断
第四节 如何引导班风——舆论
第五节 如何引导班风——纪律
第六节 如何引导班风——学风
第七节 如何引导班风——人际关系
第六章 班级日常管理
第一节 教育与管理
第二节 管什么
第三节 谁来管
第四节 怎么管
第七章 问题学生诊疗
第一节 问题生的界定及分类
第二节 问题生诊疗的步骤及方法
第三节 问题家庭的分类指导
第四节 问题生诊疗案例结语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40年教育经验总结,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优秀读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呢?他们即使在关键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他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如今我们通常见到的终日忙忙碌碌、急急挠挠、被动招架、焦头烂额的班主任,确实当不得,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教育型的管理者这个角色,是从教育与管理的关系这一角度切人的。 我们得承认,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首先是一个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班主任工作躲不开行政色彩。“领导”强调的是把握方向和指挥,“组织”强调的是安排和凝聚,“管理”则包含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职能,所以我认为,“管理者”一词更能概括一线班主任的工作特点,班主任应该是管理者。但必须强调的是,班主任并非一般的管理者,他首先是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对象不是成年人,而是少年儿童;他的任务不是短期的,而是长远的(百年树人);他的工作环境不是社会,而是一个“准社会”。这些特点决定了班主任的“管理”与工厂、军队、公司、机关等不同。班主任当然可以借鉴机关、企业的一些管理经验,但班主任不是处长、局长、连排长,不是经理、董事长,绝不可以照搬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不是教育者,他们的任务和学校不同。在公司里,迟到可以罚款,而在学校这样做就很可笑;公司招聘员工,考试不合格就不要你,从此和你没有任何瓜葛,学校里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考得多么差,你也不能赶他走,你还得耐心帮助他,因为你是教育者。所以,班主任不是一般的管理者,他是“教育型的管理者”。班主任没有不认同“管理者”这个角色的,但班主任对“管理”的理解却往往大相径庭。有些班主任轻视管理,他们以为管理不过是“哄孩子”、当“孩子王”而已,他们不把管理看成一门学问。这种班主任就容易把班搞乱,甚至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还重要。一位老师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老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上看,后者可能比前者好。管理能力似乎是青年教师的弱项,他们学历往往比较高,但工作效果欠佳,原因之一是不善于管理。有的倒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但说话学生不听,有的则与学生关系紧张,学生也是不听。有一位青年教师对我说:“我在那儿讲得挺清楚,他们不听,我有什么办法?”好像维持课堂纪律是别人的事。有的则说:“管孩子谁不会?我不愿受那份累就是了,不然,我也照样当先进!”这就属于说大话了。
一位青年班主任监考。他走进考场,把卷子按行数成六份,开始往下发。刚发两行,出问题了。有一行最后一名同学没拿到卷子,这个学生就嚷:“我没卷子!”老师说:“你嚷什么?谁看见他的卷子了?”没人接茬。这位老师就走下讲台,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查问。刚查三个学生,其他四行没拿到卷子的学生急了:“老师,怎么不发卷子呀?”老师又回过头来批评这边:“捣什么乱!没看见这儿丢卷子了吗?”被批评者不服,一个个嘟嘟囔囔:“谁捣乱了?考试不发卷子!”“一会儿我答不完怎么办?”“老师,怎么还不发呀?”“这叫什么事!”有的声小,有的声大,开始乱起来了。本来就估计考不及格的问题生,这时自然觉得“气候宜人”,说俏皮话的,交头接耳的,伺机作弊的,全来了,好端端的课堂成了茶馆。老师好不容易找到了那张卷子,把考场稳定下来,三分钟过去了。学生的印象是:这老师管不住学生。教师呢,怨学生不懂事,怨班风太差,就是不想想自己管理能力方面的问题。他应该怎么做呢?当发现缺一张卷子时,可以问一问谁多拿了一张。如果没人出声,就不要再追问了,立刻对那位没领到卷子的同学说:“对不起,请你等一下,我把卷子发完再帮助你。”等发完了全班的卷子,大家都在答题,教室必定安静下来。这时,教师如果发现手里还有一张卷子,那是刚才数错了,发给那位同学,道一声歉,就可以了。若手里没有多余的卷子,那可能是有人拿了两张。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不留神多拿了,另一种是有意多拿一张作弊用。这时教师可以从从容容地到同学座位上一个一个查,因为大局稳定。查出卷子,无论哪种情况,当时一律不批评,课下再说,若查不出来,那可能是卷子本来就少了一张,或某学生藏匿不交。可以让这个没领到卷子的同学自己去教导处领一张备用卷子,耽误的时间,用个别延长考试时间的办法补上,并向他道歉。问题课下再查。假如这个没领卷子的学生恰好是个问题生,不由分说就非要卷子,怎么办?可以先给他一张,接着继续发卷子,找一位班干部或通情达理的学生,先不发他卷子,他不会闹的。等全班同学进入答卷状态以后,再给他补卷子,补时间,不让他吃亏。事后再调查此事。那位问题生怎么办?他不顾大局,要不要批评?不批评。因为在这件事上,他有把柄:“别人有卷子,为什么偏偏我没有?”问题生很敏感,虽然他明知老师绝不会故意不发他卷子,还是觉得这么一来“跌份”了。你要批评他,等于给了他一次发泄的机会,所以不能批评。要是我,倒是愿意向他承认我工作的失误,这才能使他服气。这不是对他缺点的姑息吗?不,他的缺点是一定要批评的,但要换个时间,换个方式,绕个弯子。比如可以过两天在全班表扬那位先不领卷子的同学顾大局、识大体,这样的表扬,对全班同学是教育,对被表扬者是合情合理的称赞,对这位问题生则是明确的批评,但他找不到和老师顶撞的借口。所以我们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一要干净利落,速战速决,二要防止顶牛,三要使大部分同学切实受到教育,这才是教育型的管理和领导。
1
主 办 | 信息中心
编辑制作 | 任小敏
内容审核 | 徐敬慧
学校地址 | 吉林市职教园区
学校网址 | www.jljmxx.com.cn
打造幸福经贸
成就出彩人生
办好满意教育
我在这里等你哟!